国自产拍偷拍福利精品免费一,亚洲欧洲xxxx,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您當前位置:中國菏澤網  >  本地要聞  > 正文

矢志扶貧 振興鄉村
——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選派菏澤市牡丹區第一書記工作隊

作者: 李若生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3-09 09:10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了表彰。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選派菏澤市牡丹區第一書記工作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這支由宋運華、岳才千組成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調整種植業結構,為牡丹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7年2月,54歲的宋運華被山東高速集團選派為第一書記,滿懷激情地來到牡丹區李村鎮油樓村開展扶貧工作。他面對的第一項扶貧任務,就是對全村的道路進行翻修。油樓行政村由前油樓、后油樓兩個自然村組成,建檔立卡貧困戶219戶,有村民1815人,主要靠務農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村集體經濟薄弱。四年前,村里僅有的南北方向主干道還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修一條水泥路,成了油樓村村民的期盼。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宋運華對記者談起當初下決心修路的心情時,臉上充滿了自信,“我第一次看到村里道路的狀況后,就決定要修這條路,必須要讓村民們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如何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確保工程質量?高洼不平的路面該怎樣處理?排水管道走向村民意見不統一、修路過程中需砍伐村民自種的樹木……問題接踵而來。宋運華與村黨支部一起想辦法、做工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經過反復溝通協調,在宋運華主導下,不僅完成了全村9.3公里道路的硬化,還修筑灌溉溝渠5.4公里、建橋涵14座、打機井10眼,大大改善了幫包村農業生產生活條件。

“自從宋書記來到油樓村,俺村的變化可大了。建設了新的黨群服務中心,引來了扶貧項目,還有了新公路、圖書室、生態園、文化廣場……這所有的變化都多虧了宋書記!”提到宋運華,油樓村的脫貧戶劉志方豎起大拇指。

以前劉志方因為妻子身患重病,無法外出打工,家里經濟一直捉襟見肘。如今,村里有了生態采摘園,并安排他來園內務工,解決了就業問題,實現了穩定脫貧。“俺在采摘園打工一天能收入50元,加上流轉8畝土地的收入和扶貧分紅,一年能掙兩萬多元。”劉志方高興地說。

針對油樓村貧困群眾無力脫貧的現實,宋運華十分注重培育扶貧產業。“我們積極統籌整合扶貧資金,流轉土地315畝,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設農業采摘園,每年為村集體和貧困戶分紅提供8萬元收益。”宋運華說。

此外,宋運華還通過投入產業扶貧資金80萬元,建設扶貧車間,以租賃的形式引進家具加工企業,每年提供6.4萬元租金,這兩個產業項目每年可吸收30多位貧困戶打工,給貧困戶增加近30萬元的收入,村集體收入也從負債3萬元到盈收30萬元,實現了村強、民富、景美。

經過宋運華的不懈努力,2019年,油樓村徹底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同年,油樓村被授予“山東省森林村居”稱號,油樓村黨支部也被牡丹區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黨支部”。

在牡丹區吳店鎮張莊村,一排排太陽能光伏發電板被整齊地安置在村委會辦公室屋頂上,閃閃發光的藍色多晶硅組件仰面迎著陽光,吸吮著太陽的能量。這是該村新建的太陽能“電站”,有了它,脫貧就有了指望。

幫助建設“電站”的就是第一書記岳才千。2019年4月駐村以來,岳才千通過走訪得知,張莊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戶,貧困人口47人,靠種地為生、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張莊村,常規扶貧很難奏效。

經過實地調查,岳才千和村兩委商議,利用當地光照資源充沛,將村里的扶貧車間利用起來,把光伏并網發電工程作為精準脫貧重點項目。這一想法隨即得到村兩委全體黨員、村民代表一致同意。

“張莊村60kw光伏太陽能發電項目,實現與國電并網運營,為村民提供了長期穩定收入來源。這個扶貧項目,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其中收益的80%歸貧困戶,剩余的是村集體收入。”岳才千說,村里的產業有了盼頭,村子的環境也在逐步改善。

扶貧工作中,岳才千堅持“到位不越位、依靠不依賴”,積極主動融入張莊村班子,不擺架子,主動和村兩委成員打成一片,規范基層黨建,提升黨支部及村委會管理工作水平。

“岳書記結合每月主題黨日活動,與我們共同編制支部黨員大會議程,幫助制定村兩委班子成員工作值班制度,上墻公示值班排班表,并進行值班工作情況監督。”村黨支部書記張銀厚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在工作時間能直接到村委辦理各項事務,非工作時間也能聯系到村委班子成員及時處理突發問題,村級各項工作面貌煥然一新。

岳才千還多方爭取,先后為張莊村新建村級休閑文化廣場,建設“戶戶通”900多米,硬化1500米道路,并安裝100套太陽能路燈,積極開展村內街道及文化廣場的綠化、墻體粉刷,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提升。

記者 李若生

責任編輯:
分享到: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魯新聞辦[2004]20號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17
網站備案號:魯ICP備09012531號 |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國菏澤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云港市| 满城县| 扎兰屯市| 星座| 苍南县| 房产| 尼玛县| 石柱| 英德市| 天长市| 泽州县| 海淀区| 安新县| 察隅县| 正安县| 阳新县| 万山特区| 蒙自县| 郯城县| 根河市| 洪洞县| 毕节市| 周宁县| 崇州市| 调兵山市| 丹巴县| 镇原县| 东乌珠穆沁旗| 诸暨市| 孙吴县| 平江县| 璧山县| 天气| 盐源县| 仙桃市| 防城港市| 大同市| 五华县| 清丰县| 仙居县| 寿光市|